开元棋盘app下载老版本

首页 > 开元棋盘app下载老版本

东 莞 的 龙 舟 江 湖

来源:开元棋盘app下载老版本    发布时间:2023-12-26 09:51:52   访问量:116 次

  东莞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江、湖、山、海一应俱全,域内栖居着广府、客家、疍家世代子民,远看犹如一幅写意山水,近看又蕴藏着丰富细腻的肌理,是岭南农耕文明、海洋文明、江河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史上,一条名为东江的河流,自东向西穿过东莞的腹地,一路裹挟着巨量泥沙奔腾而下,编织出纵横密布的河涌水道,在入江口堆积成大大小小的沙洲,境内沙田、中堂、万江、道滘、洪梅等地便是如今东莞的水乡一带,

  谈到江河文化,自然是绕不开龙舟。进入农历五月,东莞水乡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便到了,各村的龙舟下水,处处可闻龙舟鼓响,船上的扒仔们挥桨劈浪,动作整齐划一,江面上数十只龙舟扬帆竞流;岸上的人呼声四起,追舟的少年一路跟着狂奔呼喊……从各镇街到社区、村落,都上演着人神共欢的龙舟盛景,一连整个五月不停歇。不过,仅仅是竞技上的刺激狂欢还是不够的,凡是扒标、设景的村庄,岸上都会设流水席,所有观者来客一起品尝龙船饭、龙船饼、端午粽等美食,人们因为龙舟而变得更亲切熟络。

  当然,透过龙舟看到的东莞远不止如此,从造龙舟、起龙、扒标、趁景,到吃龙船饭、龙舟说唱……与龙舟的桩桩件件,都蕴藏着相应的习俗文化,而从东莞的龙舟江湖走出去的冠军也不在少数,比如沙田成立的全国第一支女子龙舟队在第三届世界龙舟锦标赛一举拿下三大赛事冠军,麻涌光大龙舟队也多次夺得国际赛冠军……在这里,龙舟不仅成为一个传说,更与每一个龙舟人的生活切实相关,看懂了东莞龙舟,也就可以感觉到这座城市的反差魅力,也多少能读懂东莞人身上“敢为人先”的精神。

  时序入夏,东莞进入“龙舟雨”季节,大大小小的雨团轮番登场,天边雷声滚滚,不一会暴雨就像从天上倾倒下来一般,率性而来扫荡而去;或者是这边还潋滟着日光,那边便淅淅沥沥下起了雨……从初夏开始,雨水不知疲倦地、断断续续下了一整月,河涌的水也涨起来,淤泥受到潮水冲刷,埋在河泥中的龙船松动,让人的心也开始痒痒的。

  俗语说,“四月八,龙船兜底挖”。过去,东莞的传统龙舟多以原枝坤甸木作龙骨,以松木为作船身,这两种木材坚韧耐浸,但都忌风吹日晒,当地人在龙舟竞渡结束之后,都会将龙船埋在河床中,能起到防虫、防晒、防烂的作用,在水中长期避光保存的龙船也越发坚韧结实,这是先辈们发明的独特“藏龙”方法。因此,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前后,东莞人会下水将龙船从河底挖上来,进行冲洗、风干、检修、上油,并重新安上龙头点睛,以备端午竞渡、趁景之用,这就是俗称的“起龙”。

  起龙,是东莞龙舟节的第一个习俗,至今已经流传近300年。万江滘联正丫村年年都会举办隆重的起龙仪式,从祭祀、起龙船,到洗龙、游会都有繁复的礼节。

  每到四月八,众人分工抬旗帜、烧猪、供品等到供奉龙舟头的宗祠庙宇中拜祭,“请出”龙头、龙尾,然后在锣鼓喧鸣、醒狮助兴中出发到藏龙地进行祭祀。村中长老以香茅草沾“圣水”(由菖蒲、香茅、莞香、柚叶等泡制),从头到尾洒到龙舟上,以除邪辟气。紧接着,村民在长辈的带领下,摆供上香,燃烧元宝锡纸等祭祀用品,祭河神、拜四方,念诵龙船祭词,再依次祭龙头、龙船身、龙船尾,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庇佑众人平安。

  祭祀过后,吉时一到,烧金纸,放鞭炮,一群壮汉跳入河涌内,在河里先洗龙舟水,继而拿起铁铲,开始挖龙舟上的泥巴,清理积压在龙船舱内的泥沙,把蛰伏在河底的龙舟“请”出河面,清洗干净。

  起龙船的过程并非易事,要求众人团结一致,也要讲究技巧、时机,掌握好退潮涨潮时间,在退潮时挖龙船,利用涨潮使得龙船脱离泥坑浮出水面,因此,唤醒“沉睡”的龙船往往要消耗数小时。龙舟从水中起出来后,抬到岸上晾干,再整体检查修理,重新涂上桐油,插上罗伞帐、龙丹帽,接下来,就是参加训练、趁景、斗标了。

  近年来,东莞龙舟竞渡改为冲刺式比赛,赛程缩短至一、二千米,为了行舟轻快,龙舟多改为用杉木制造。杉木龙舟不能长期浸水,要放在专门的龙船棚,传统“起龙”的仪式也逐渐式微,只有部分村落仍保留这一习俗。对于水乡人来说,礼节繁复的“起龙”,是每年龙舟活动开始的仪式感,无论时代浪潮如何翻滚,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与对安宁美好生活的希冀不会改变。

  东莞人赛龙舟,不是一两天,而是一个月,故称龙舟月。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开始,东莞就开始为期一个月的龙舟竞渡。民间有歌谣传唱:“初一万家租,初二西塘尾,初三初四大汾流涌尾,初五望牛墩河边尾……”这样长达一个月的龙舟竞渡传统,在东莞流传不是一年两年。翻开史书,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明末清初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就记载了东莞龙舟竞渡的盛景:“东莞有彭峡,五月时,洪流滂濞,放于百里。观者画船云合,首尾相衔,士女如山,乘潮下上,日已暮而未散……竞渡而惊涛涌起,雷雨交驰。舟去而水痕久不能合。斯亦游观之至侈者。广中龙船,惟东莞最盛,自五月朔至晦,乡乡有之。”

  如果要追溯东莞龙舟竞渡的起源,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唐代李贞的《峡山观竞渡》:“峡山晴带霞,峡水倒榴花。芳渚停千舫,寒潭浸几家。飞舟海客度,急鼓醉人挝。何处来神女,凌波出水涯”。诗中不仅描述了当时东莞峡山赛龙舟的激烈场面,还指出了女子也可以赛龙舟。而今,千百年过去,东莞人对龙舟竞渡的情感跨越了朝代更迭、贫穷,龙舟已然成为了东莞人与水、村与村、宗族与宗族之间的情结纽带。

  东莞传统龙舟活动有“趁景”和“扒标”这两种形式。龙舟聚集的地方,称之为“景”,趁景指的是不设比赛,各镇街轮流举行龙舟巡游、互访的活动,观众从四面八方汇集至指定水域观看龙舟景。“扒标”则是有组织的龙舟比赛,即龙舟竞渡,又叫“斗龙船”。东莞龙舟历史悠远长久,氛围浓重,全市共有24个镇街举办过很多类型的龙舟活动,而没有江河湖海的地方则举行“扒旱舟”活动。

  万江的龙舟活动,以三年为一周期,每三年进行一次“扒标”,其余两年则是“游龙趁景”。“五月初一龙抬头,万江河上赛龙舟”,祭拜过龙头、犒过龙船,万江各社区各村的龙舟下水,等龙船划到指定地点,跳头(站在龙船头指挥的人)一把拔下岸边的青草或者禾苗,迅速放进龙头嘴里,这就是比赛前的采青仪式,意味着龙舟真正苏醒,恢复活力。

  采青过后,比赛就正式拉开帷幕,江边两岸及桥上早已人潮涌动,随着锣声、鼓声响起,宽阔的万江河上,数十艘龙舟犹如离弦之箭驶出,上百支桨在水面上划出一道道弧线,波光粼粼的江面上水花激溅,扒仔们有力的呐喊声、鼓手们铿锵的鼓点、观众们穿透江面的加油声……各种声音汇集在一起,上演着全城狂欢的万江景,除了本地人,每年都能吸引数万游客前来观赛,万江“东莞龙舟第一景”果然名不虚传。

  提到龙舟竞渡,沙田同样是久负盛名,作为全国首个龙舟文化之乡,沙田龙舟背后有着诸多荣誉支撑。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沙田龙舟队就代表国家征战,先后夺得多项冠军。1998年,沙田镇男子龙舟队代表国家参加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香港等地举行的亚洲杯龙舟赛,一举夺得五个冠军。1996年,沙田成立全国第一支女子龙舟队,并在1999年代表国家出征第三届世界龙舟锦标赛,在英国诺丁汉揽获女子250米、500米和1000米三项赛事的冠军。2019年,沙田龙舟队参加美国哈特福德市滨江龙舟赛,时隔20年后再一次出国比赛夺得冠军。

  然而,回溯沙田龙舟历史,沙田人在1983年以前没有属于自身个人的龙舟,靠别人赠与的“二手龙舟”起步,但天生好水性、擅长划船的沙田人很快在比赛中崭露出过人的天赋。从1986年开始,为了扩大龙舟队伍,镇委、镇政府出资建造17艘标准龙舟船,而且每个村建一艘传统龙舟,着力发展沙田的龙舟。1996年,沙田每个村都拥有了至少一条龙舟,全镇龙舟达22条。

  当年,沙田还举办了首届男女标准龙舟比赛,打破了女子不能划龙舟的传统。目前,全镇男女子龙舟队估计有三、四十支,规模位居东莞前列。

  每年农历五月十二,沙田境内数十条“飞龙”集体出海,或游龙,或竞渡,岸边的观众里三层外三层,场面盛况热闹非凡,龙舟文化氛围浓厚。从借舟比赛到各村全覆盖,从男女子龙舟队代表国家征战各类赛事到演变成广受全民欢迎的竞技活动,沙田龙舟一步步脚踏实地走过来,把“同舟共济、团结拼搏、力争上游、奋勇争先”的龙舟精神刻入城市性格。

  东莞水乡一带水网纵横,河流众多,旧时陆运尚未完善,人们多以船代步,很多人以做船、修船为生,做龙舟只是季节性的工作。后来,国家开始修桥筑路,木船的需求慢慢的变少,许多船厂才开始转做龙舟。上个世纪90年代前后,珠三角地区龙舟竞渡氛围空前浓厚,东莞、广州、惠州等地龙舟需求量激增,这让中堂的制舟业风生水起,使得产自东莞中堂的龙舟远近闻名。

  然而,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不同程度地稀释着本土民俗文化,也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不小的冲击。早年中堂龙舟制造工厂约有10家,如今还剩下四家——冯氏造船厂、斗朗霍沃培龙船厂、马沥船厂和霍沃标龙船厂。2008年,中堂龙舟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正是冯氏造船厂的第三代传人冯怀女。一直以来,“‘怀女船’很能划”的说法在东莞流传颇广,他做的龙船不仅尺寸标准,而且吃水浅,速度快,在业界有口皆碑。冯怀女去世后,其儿子冯沛朝接过他的衣钵,肩负起冯氏龙舟制作技艺的传承大任。

  他从小给父亲打下手,在耳濡目染下记住所有做船的工序,直至16岁,他终于能亲手实践做木船,在日复一日的磨练中逐渐掌握做船的手艺。十几年后,冯沛朝跟随父亲学习制作龙船,凭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和吃苦耐劳的韧性,他在冯氏儿女中脱颖而出,深得父亲真传。因此,冯沛朝制作的龙舟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味道,从始至终坚持选择上乘的木料,从不偷工减料。

  龙舟的制作的步骤十分讲究,所有工序加起来有100多道。“制作龙船过程必须耐心细致,每一道工序都做到一丝不苟,容不得半点马虎。龙船要先做龙骨,然后钉蝴蝶底,接着拗弯龙骨、平衡蝴蝶底、安装挡水板,再做旁、横档、座板……”他对每一道工序都熟念于心,游刃有余。在40多年的做船造舟生涯里,冯沛朝制作的龙舟已逾400条,双手早已布满了老茧,但热情却从未消退。

  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冯沛朝从2010年就开始琢磨制作“小龙舟”工艺品,他按照传统大龙船的架构,保留原始工序、技艺特点、用材用料,接着进行等比例缩小制作成小龙舟。他强调,“小龙舟属于工艺品,一定要做得精致才会有人买,所以要做到无裂缝,难度肯定比做大龙船高”。

  小小的一艘龙舟模型线条流畅、船身光滑、结实无缝,龙头高高翘起,船身安装了两面龙旗和一面战鼓外,还等比还原了50把小型船桨,整个造型精美大方,让人爱不释手。尽管船身规格大大缩小,但还是要耗费冯沛朝十几天的工时。小龙舟模型一经面世,就收获了业界的肯定和市场的欢迎,也为传承龙舟制作技艺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而在中堂另一个地方,同样有着悠久的龙舟制作历史,那就是斗朗村,“一夜成舟”的传奇也诞生于此。在斗朗,以霍家为代表的龙船制作,口碑最响亮,霍家五代均以造船为生,因有一手制作龙舟的好手艺,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会时常被聘到外村去做龙舟。弟弟霍灼兴是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和霍沃培从十几岁就开始从事龙船制作,从怎么样去使用工具、怎么开料,到龙骨制作和龙舟弧度的秘诀都是祖上手把手传授的。

  经过多年的锤炼,兄弟两人的手艺炉火纯青,开料制作龙舟,基本不用尺量,赤手开凿,全凭双手感觉,凿出来的孔眼距离,几乎分毫不差。所造龙舟工艺精细,船型线条流畅,船身刚柔适中受力,揉和传统龙、标准龙工艺参数,船头破水、船尾消水都很好,销售遍及本市和增城、博罗、惠州等地。

  弟弟因病去世后,剩下霍沃培独自支撑着龙船厂。所谓的船厂,只是200多平方米的简易铁棚,里面摆放着各类制作工具和木材,在这里曾产出数百条龙舟,是一个凝聚着光荣与汗水的地方,也是霍师傅待了最长时间的地方。但在这张响亮的名片背后,尴尬的现实遭遇同样存在。如今,龙船订单慢慢的变少,只有三、四月份是忙碌的,霍沃培和几个以前船厂的老工人做完手上的几个订单,剩下的时间船厂几乎都是闲置的。除此之外,霍师傅也担心后继无人,尽管向外广收学徒,也少有年轻人愿意学习这门传统技艺。

  霍家面临的传承难题,也是其他龙舟制作厂多正在经历的遭遇。东莞的龙舟制作保留着传统的工序,一钉一锤几乎都是亲力亲为,又脏又累的苦力活很难吸引年轻人,而手艺人终将会老去,如果龙舟制作行业持续缺乏新鲜血液,那不可避免地面临衰落的境遇。过去两三年,受到疫情的影响,东莞的龙舟竞渡几乎停摆,大多数镇街只是照例举行趁景,龙舟节的氛围大不如从前,龙舟的制作订单锐减,再加上与日俱增的高成本,导致几家龙船厂的收入也不稳定。

  面对青黄不接的从业队伍、当前低迷的市场环境,中堂的龙舟制作还可以怎么突围?这些年,中堂镇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非遗抢救性保护的方法,编撰《中堂龙舟传奇》《中堂龙舟传奇》等,对龙舟制作技艺形成相对完善的文字档案,此外,也落实相应的实非遗传承人扶持政策。但还要进一步加强改善手艺人的从业环境,鼓励年轻人加入传统手工艺行业。当然除了政府扶持,更重要的是非遗本身能实现为项目造血,这或许需要凝聚各方的力量。

  无论是龙舟模型工艺品还是传统龙舟的制作,都可以借用当代设计的力量,加强与本土高校或专业美院的合作,挖掘属于东莞本土特色的龙舟头、船桨等,利用创新设计、复古设计提高大众关注度,通过展览等形式逐渐增强品牌影响力,同时凝聚企业力量,把龙舟系列文创、工艺品推向更广的市场群体。当然最重要的龙舟活动的持续发力,毕竟大多数制作订单直接来源于民俗活动,这是真正的活态载体。

  在千城一面的时代,一个城市的民俗文化越浓厚越能彰显地方的独特魅力。东莞龙舟底蕴深厚,历史悠远长久,并在时间的演化下慢慢的变成为一门集民俗信仰、制作技艺、运动竞技为一体的文化载体,可以说是最能代表东莞城市气质的非遗之一。因此,我们大家都希望,“赛龙舟、睇龙舟”不应该只是“回忆”,它应该在东莞这个城市一直鲜活地激荡下去。

  《文化周末》由莞城文化服务中心主办,是一本关注东莞文化故事、观察在地艺术现场的人文读物,拥有线上平台「字里行间」及实体Mook《文化周末》。

  关注公众号「字里行间」并转发一条推文至朋友圈,在后台回复关键词“付邮阅读”就可以获得两本你喜欢的《文化周末》。

  如果你在东莞,还可以在 21空间美术馆 / 华南美术馆 / 莞城图书馆 / 东莞城市学院图书馆 / Giz Bakery / 一样咖啡(囍舍)/子狐书舍/大福铺TAI FOOK PRO/摩们咖啡馆/五月暖居找到我们。

  如果你拥有实体书店 / 咖啡馆 / 艺术空间等,并且也想投放《文化周末》系列读物,欢迎后台联系我们,期待与你相见。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最“旧”的新家:20种百年老木制作板屋有虫眼裂纹不必一滴油漆

下一篇:新装三个月的柜子长满了虫 选板材环保处理重要!